小贴士
2步打开 媒体云APP
  • 点击右上角“…” 按钮
  • 使用浏览器/Safari打开

讲座回顾丨刘金成:元代青花瓷器烧造与《天工开物》记载冶陶术

2022-09-25 16:19  阅读:40730 

2022年9月25日,“元代青花瓷器烧造与《天工开物》记载冶陶术”专题讲座在九江市博物馆九派博思讲坛举行。市博物馆职工和文博界同仁、相关团体聆听此次讲座。

本次讲座的嘉宾刘金成老师,文博研究馆员,先后担任高安市博物馆书记馆长、文物局局长、元青花博物馆馆长等职。现为中国古陶瓷学会理事、江西省考古学会理事、江西省历史学会理事、景德镇东方古陶瓷研究会理事、高安陶瓷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学术顾问。获2016年度文化部授予优秀专家荣誉称号和2014年全国社会科学联合会授予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专家等荣誉称号。代表性作品有《高安元代窖藏瓷器》《高安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》《揭开高安元代窖藏的神秘面纱——窖藏主人身份、窖藏器物用途及其埋藏年代再考(上、中、下)》《浅谈元代釉里红的创烧及其艺术装饰特征》《元代青花瓷器的分期与真伪鉴赏》《江西宜丰县邮电局工地元代窖藏》。

刘金成研究员以明代宋应星《天工开物》中的陶埏技艺为主线、结合2018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《匠心冶陶--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》古法制瓷等场景,详细介绍了元代青花瓷器的生产过程和制作技艺,包括材料加工技艺、匠作技艺和烧造工艺等,简要地还原出元青花瓷器从采矿到成瓷的全过程,为研究元代青花瓷器、鉴赏青花瓷器提供参考与借鉴。

讲座伊始,刘金成研究员从瓷石与瓷土、釉料、元青花钴料三个方面介绍了制作元代青花瓷器的主要原材料及加工。瓷土,是古代用于制作瓷器的优质原料,因地名而得名,也称“高岭土”。元代青花瓷器传统制瓷原料分为瓷石和瓷土两大类,宋代早期使用单一的瓷石制胎,元代之际采用景德镇鹅湖镇麻仓土+瓷石,俗称二元配方制胎。

采用瓷石加瓷土制作瓷胎,这一重大的制胎配方工艺的出现,使元代景德镇的瓷业发生重大变化,不仅提高了瓷器的质量,还极大降低了瓷胎的变形率,改善了器物的物理性能,由于麻仓瓷土耐高温,在瓷胎中起到了骨架的功效,使瓷胎具有更高的耐火性,直接促使大件器物的烧成。元青花瓷器,是二元配方的直接受益者,以大件器物见长。

接着,刘金成研究员指出,元青花瓷器的成型、绘画、施釉工艺,是其中最繁杂的三大工序。主要的能工巧匠和技艺娴熟的画师也集中于此,进行元代青花瓷器的制作和绘画装饰。

成型工艺,俗称制坯,是元青花瓷器制作过程中的重要工序,如罐、瓶、盘、壶、碗、碟、高足杯等,因造型各异,要求工匠操作手法娴熟,技艺精准。

绘画工艺,用钴料在坯胎上进行着色绘画,是烧制青花瓷器的重要装饰手段,青花瓷也因此被国内外广泛接受和推崇,并享誉天下,引领着中国瓷业进入全新的彩瓷时代。

施釉工艺,元青花瓷器是釉下彩绘装饰,彩绘后再将釉施于坯体的表面。它不仅对坯体起到保护和美化作用,更重要的是其在窑温作用下玻化过程中,对钴料的氧化起到决定性的功效,使图案纹饰呈现出青翠艳丽的色泽。

随后,刘金成老师给大家介绍了元青花的烧造技艺。烧窑,是元青花瓷器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。青花瓷在完成坯体成型、绘画装饰、上釉主要的三道工序后,再将施有釉汁的坯体晾干。坯体晾干之后主要工序是装匣、入窑、点火、烧造。故瓷器的好坏优劣,与窑炉烧造瓷器及其火候密切相关,古代窑工即有“陶瓷艺术就是火的艺术”之传。

最后,讲座还安排了567瓷器真伪实物上手互动环节。“567瓷”指的是上世纪50年代、60年代、70年代国营瓷厂生产瓷器的简称。这一时期是新中国陶瓷史的辉煌时代。刘金成老师带来了多件567瓷现场教学,与观众互动,一一传授鉴定技巧。

从元青花原料的采选到元青花成型的烧造,刘金成老师娓娓道来,让在场观众不仅了解元青花不单单是一件冷冰冰的器物,更是展示了中国古代高超的制作技艺。此次讲座内容充实丰富,针对性强,既有理论高度又重实践。在567瓷器真伪上手互动过程中,耐心、细致,逐一解疑答惑,让今天在场的文博人受益匪浅,享受了一场知识盛宴!

编辑:吴   晨

责编:刘新乐

审核:高   明


142
相关阅读
template 'mobile_v5/common/wake'
最热评论
最新评论
来说两句吧...
已有0人参与,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
加载中。。。。
表情